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  >  正文

“精神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成为流行趋势,你怎么看?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6-28 02:03:12

新闻回放

日前,一个以青年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的视频网站发布了观察报告。文中梳理了社区内众多的青年兴趣文化,其中一个兴趣热点趋势很有趣,叫“精神老年人”,即厌倦了快节奏生活后,年轻人开始追求一种“精神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资料图)

主持人语

世人眼中理当“银鞍白马”的青年,开始八段锦、五禽戏、食疗养生,不禁让人担忧这代青年是不是有些暮气沉沉,我们还能期待他们“奋烈自有时”吗?本期三名高校学子对“精神老年人”各有解读,读完之后大家也许会和我一样释然:年轻就意味着可塑性和多元性,不要急于给青年下定义,就让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生命的复杂和独特吧!在一个科技变革和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时代,青年能慢下来并以此获得自反性,这是内心自洽的支点,也是成熟的起点。

正如“养老”一词曾被指代为在舒适圈内的轻松闲适,新晋流行的“精神老年人”一词代表了部分当代青年一种慢节奏的生活状态。这与其说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下定义”,不如说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调侃。

笑称自己为“精神老年人”的青年,未必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暮气,所谓的老年化活动也只是其广泛涉猎的兴趣维度之一。换个角度看,如今朗朗上口的儿歌旋律、治愈童真的早教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走红。按此逻辑,或许也该称呼他们一声“精神小朋友”。随着网络打开一扇扇互联互通的窗口,人们不再拘泥于各自年龄段中的特定生活程式。尤其对于好奇心与执行力并存的青年而言,尝试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本就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绝佳机会。

不同于特征更为鲜明的前辈,如今正值青春年华的“00后”似乎更难通过几个特定的词语勾勒出群体的面貌。他们更加尊重并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国际时尚等都呈现出热情、开放的姿态。得益于这种多元心态,越来越多的青年不会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打上“某某人专属”的标签并敬而远之,以此标榜自己的个性。年轻化的潮流从不会向同一个方向奔涌,多元自在的存在形态就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

对于青年群体而言,“精神老年人”其实是一种标签。简单粗暴的五个字或许会掩盖年轻人旺盛的好奇心与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养生之道被广泛传承的可能性。祝愿所有青年的精神都是自由且澄明的,勇于并善于去拥抱这个多元的世界,直至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

提到年轻,进入脑海的关键词,或许是大汗淋漓的跑道、霓虹闪烁的摇滚乐和琳琅满目的小吃街。这些画面充满了青春活力,有着鲜活热烈的色彩。而媒体所谓的“精神老年人”,通常指思想和行为上出现某些老年人特点的年轻人。但事实上并非是精神的消沉,也没必要用“老年人”来固化它。在此不妨思考一下,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一种选择,而非一个定义。年轻注重的从来不是外在形式,而是选择年轻的决心和采取行动所达到的结果。正因为每个人走向年轻的方式不尽相同,行经的道路多彩多样,年轻才得以像一张斑斓的地图、一块夺目的水晶,轻盈着缓缓展开,闪烁着扑面而来。

年轻是一种态度,而非一个阶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论人们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时刻面对着不小的压力。缓解焦虑的方式,则是维持年轻的心态。“精神老年人”看似暮气沉沉,实则是践行养生之道,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习惯,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压力和焦虑。他们践行的是一种极简主义,规避了繁杂的物欲,因此能更好地平衡生活质量和内心需求。

肆意是年轻,闲适是年轻,热烈奔放是年轻,恬静淡然也是年轻。年轻不是特定年龄人群的专属称呼,而是下定决心的选择和发自内心的态度。愿你我都能在车水马龙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内心的平静中感受幸福和年轻。

近日,网络新词“精神老年人”冲上热搜,戳中了不少青年真实的心理状态。其实,相较于盲目的“内卷”、消极的“躺平”,步入“精神老年人”的状态是一些青年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自嘲与幽默调侃,既是释放压力的出口,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处世态度。

“精神老年人”现象体现出青年追求慢生活的平衡状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与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说,老年群体的传统生活方式象征着一种慢生活状态,而“精神老年人”则体现出一些青年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忙碌之余,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焦虑。

“精神老年人”现象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青年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扩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覆盖面,青年群体的健康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青年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重视日常生活的保健。

“精神老年人”现象或许意味着不同代际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往大众媒介塑造的青年标签是“潮流”“时尚”,而当代青年开始接受被定义为“老年生活方式”的传统保健操、食疗养生、书画修身养性等。无论是抱着自嘲调侃还是积极尝试的目的,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果,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以往被认为属于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逐渐在长辈的影响下被青年群体广泛认同和接受。

一些青年成为“精神老年人”未必是坏事,要允许他们通过合适的方式化解负面情绪,舒缓自身压力,但也要正确引导他们,防止精神懈怠,要在理解基础上,关爱其精神的成长,提升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增强他们为时代而奋斗的勇气。

上一篇:全球热点!告别迷茫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