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于文化传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微文化”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微文化”最早孕育于微博当中,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地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微文化”并不是指那些微小到不足以说道的文化内容,而是在新时代发展演化起来的一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其主要特征为:信息发布和传递过程中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学习和输出形式。近年来,随着“微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结合目前“微文化”快速发展并逐渐被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快速接受的现状,通过互联网,将“微文化”作为建设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微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目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从传播方式与内容、监管环境优化、丰富与拓展“微文化”内涵等方面不断进行突破。
“微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微文化”是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举措
思政教学传统上采取的主要是线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微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自主采用微博、微表情等新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融入网络思政教学当中,进而将知识进行深入的转化与内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过程本来就需要借助网络和互联网媒体的力量,“微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也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耦合,两者间具备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微文化”也成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举措。
二、“微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能够提升交互性和时效性
其一,将“微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学过程当中,能够使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最大化。教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当前思政教学的新内容传递给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使他们在阅读和了解“微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动态化、全面化理解。其二,“微文化”的融入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课下依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交流。丰富快捷的“微文化”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拓宽高职院校学生的视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更加频繁的互动与交流。
“微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阻碍
“微文化”的建设能够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信息化促进了“微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力提出了新挑战
高职院校推进“微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发展过程中对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产生的潜在危险,并积极应对和解决其隐藏的诸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报道层出不穷,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在发展“微文化”和网络思政建设时,就要恰当处理好网络学习和网络诱惑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二、网络信息化促进了“微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微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学活动都需要借助互联网,而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良莠不齐会使学生置身于各种复杂的讯息当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在建设“微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当中,高职院校要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突破。
“微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思政的现实路径
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微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微文化”建设为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传播路径,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反作用于“微文化”的发展,并为其提供诸多文化资源。因此,高职院校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客观现实,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微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同时,加强监督与监控,积极广泛传播校园文化的优秀内容,利用“微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丰富“微文化”的现实意涵,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提供丰富的给养
为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取得长期显著成效,在“微文化”建设过程中需拓宽其现实意涵,推进“微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学协调发展,在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与对学生及时引导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利用“微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增强其深度、广度与包容性,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培养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思政教学桎梏,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学特点,积极融入“微文化”建设中的优秀内容。
当前,随着“微文化”不断朝着纵深发展,“微文化”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与充实,以“微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将“微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积极发挥其交互性和时效性特点,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取得较大成效,对推动广大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注重从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为“微文化”的发展提供条件,并注重丰富“微文化”内涵,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
(作者系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