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第22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30日在奉贤九棵松(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艺文空间开幕。
本届画展采取上海地区征稿和苏浙皖邀请参展的方式,经过半年筹备,共收到来自上海各区文化馆与个人通道投稿作品3000余件。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获奖、入选作品124件及苏浙皖邀请参展作品30件,共计154件作品参展。
展览分为3个板块——描绘上海都市风情作品的“看上海”,呈现长三角各地文化作品的“共江南”,从日常生活、重大事件等方面描绘市民美好现代生活的“绘华章”。展览作品以农民画、版画等民间民俗类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国画、油画、连环画、年画、竹刻、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带有厚重的地域特色、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全方位展现长三角群文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
(相关资料图)
关注传统海派民间民俗艺术
20世纪80年代初,“江南之春”从田间、地头走来,传统农民画乡的文化工作者与当地百姓一起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火热的农村生产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上海市群艺馆项目负责人陈迪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之春”美术展在不断融合拓展,作品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新格局,使作品门类更加丰富多样,传统民间民俗艺术也对材料、内容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提升,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等奖获得者、金山文化馆文化干部刘静静是科班出身,她的农名画《灶台间》用丙烯等材料,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对农民画进行了创作,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式都让人耳目一新。刘静静认为,对于农民画的尝试与创新,一要继承,二要创新。学习前辈画家的创作思路与技巧,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一等奖作品、陈晓云的黑白木刻《吾爱中华好戏曲—梁祝》,选择了黑白木刻来表现越剧《梁祝》,气质纯朴单纯,借用了民间木板年画的对仗、框帷等典型的表现形式,运用比较直白的刀法,尽量舍去过渡块面,使造型和整体黑白分布更加干脆。
长三角区域美术创作联动吹新风
自2021年第21届“江南之春”开始,画展开始面向沪、苏、浙、皖广泛征集作品,采取定向征集与邀请参展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将品牌效应辐射到长三角地区。本次展览专门为苏浙皖长三角地区开辟了“共江南”板块,展示苏浙皖三地既有与上海相同的江南特色,也各富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一带的传统高跷表演形式,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风格独特而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之一。作者孙一苇的农民画用水粉颜料,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画出农民的纯朴人格与心灵。画中董王村村民们用高跷这种传统舞蹈,表达对祖国的爱和祝福。
浙江冯丽萍的草编画《向日葵》材料采用宁波本地种植的蔺草,用多种独创的编织技法精心编织而成。草是蓬勃而有生命力的植物,经过编织变得细腻、饱满,作者用草来表现梵高的《向日葵》,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一生向阳的精神追求。(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